
本网讯(实习记者 张人丹 范语乔)肖怡维,我校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的毕业生,2025年,他凭借卓越成绩成功上岸同济大学,开启人生新征程。回首考研之路,他深知学习与实践乃成功的双翼。四年间,肖怡维成绩斐然,同时担任2108601班班长并成为预备党员,全方位提升自我,为考研筑牢根基。
青春的奋进者:成绩背后的自律与成长
大学四年,肖怡维成绩斐然,全方位锤炼自我。面对班级事务与学业的双重挑战,他以任务清单为舟,以时间管理为桨,依紧急程度合理分配时间,养成雷厉风行的习惯。他珍视每一次的错误,建立错题集,反复钻研,将错误化为成长养分。在考研冲刺阶段,他更是将高效学习法运用到极致,注重课堂效率、构建知识框架、制作思维导图,这些方法看似繁琐,却成为他学习的强力引擎。他严格自律,将学习从负担化为日常习惯,让学业之路愈发轻松。
课余时光里,他投身志愿活动,从校内“五一劳动节”主题团日活动到各类社会实践,他用热情与汗水书写青春担当。在这些经历中,他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,锻炼组织、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,这些软实力成为他考研路上的隐形羽翼,助力他披荆斩棘。
梦想起航:从决心到坚持的跨越
与许多人因偶然契机踏上考研路不同,肖怡维早在入学之初便锚定考研目标。他渴望踏上更广阔平台,拓展社交圈,追求学术精进。他深知,在顶级高校能接触到前沿实验与优质资源,能与顶尖学者思想碰撞,实现自我飞速提升。大三下学期,他正式开启备考之旅,而身边优秀学长学姐的榜样力量,更是坚定了他的决心。
备考途中,挑战如影随形。作为班长和预备党员,他常因会议与学习时间冲突而陷入两难。但他以强大的时间管理能力化解难题,制定日、周、月计划,灵活调整,任务未完成便在限定周期内补上,既保证学习进度,又稳住心态。他用行动诠释:目标明确者,必能在多重身份间游刃有余。
压力之下,他自有一套解压秘籍。他以幽默风趣取代沉重鸡汤,用手机壁纸上的诙谐文字自嘲提醒,约朋友散步、打羽毛球,或沉浸轻松综艺,让身心在欢笑中重获活力。他让我们看到,真正优秀的人,即便在奋进途中,也能以乐观为刃,斩断负面情绪的羁绊,始终向着远方光明迈进。
破茧成蝶:考研赋予的远超分数的财富
谈及考研最大收获,他未提及名校光环,而是直指内心成长。他说:“考研让我心态成熟坚韧,再无小事能轻易击垮我。”这份心态的蜕变,源于无数个日夜的坚持与磨砺。备考期间,他从不与他人盲目比较,而是专注于自我提升,用目标为灯塔,于黑暗中稳步前行。
他的坚韧还体现在院校与专业选择上。面对众多选项,他冷静评估自身实力,咨询学姐与导师,依据院校综合实力、地理位置、城市发展等多维度考量,做出明智选择。他对学弟学妹倾囊相授,分享择校经验:先沉淀实力,再精准定位,切忌鲁莽行事。他鼓励大家制定详尽学习计划,以自律为鞭策,稳扎稳打。
“要允许情绪存在,但绝不能放弃。”在考研这场心灵与智力的马拉松里,肖怡维凭借这份信念,成为少数能抗住重压、稳步抵达终点的人。他的故事,是考研真正价值的生动注脚:它不仅是通往更高平台的阶梯,更是自我雕琢、消解脆弱、淬炼能力与坚韧的熔炉。
如今,肖怡维已带着考研赋予的坚韧与理性,踏上同济大学新征程。我们相信他定能在新舞台上绽放更耀眼光芒,以自身为火种,感染更多逐梦者,让更多人相信:只要心怀梦想、科学规划、不懈努力,就能穿越黑暗,抵达光明彼岸。
在未来的日子里,肖怡维也为自己制定了清晰的规划。研究生阶段,他希望能够在学术领域深入探索,参与更多的科研项目,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。他深知,同济大学作为国内顶尖学府,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和优秀的师资力量,这将为他的学术之路提供坚实的支撑。他计划积极与导师沟通,参与学术讨论,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,为将来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肖怡维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,激励更多的学弟学妹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。他愿意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,帮助他们在考研的道路上少走弯路,坚定前行。他相信,每一个有梦想的人都能在自己的领域中发光发热,只要不放弃,终将迎来属于自己的辉煌。
肖怡维的故事还在继续,他的梦想也在不断延伸。从湖南城市学院到同济大学,这一路的奋斗与坚持,已成为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。而在逐梦的路上,他也将继续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,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。
(一审:李谌涵 二审:文彦波 三审:贺正宜)